禪修非常重視正見。所謂見,就是一種世界觀、人生觀。什么是生命延續的規律?什么是世界形成的規律?世界和我們又是什么關系?對于這些問題,禪修的解釋就是緣起、因果。說到因果,很多人往往關注外在因果,比如做了什么事,感得什么結果。事實上,因果同樣離不開我們的心。
生命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。其中的精神系統,是由觀念和心態組成。而這些觀念、心態又和自身認識有關,和日常積累有關。
我們做每一件事,在客觀上雖然會過去,但由此形成的種子卻會儲藏在我們內心,繼續產生作用。當某個種子積累到一定程度時,就會在眾多種子中成為主導,時時搶占心靈頻道。
其結果,又會使這一種子繼續膨脹,繼續壯大。若是任其發展,貪婪者會越來越貪婪,暴躁者會越來越暴躁。若想改變這種發展勢頭,使生命沿著既定軌道前行,必須從觀念進行扭轉。
從修行來看,生命是無我的,哪種情緒或觀念都不能代表我。我們現在的很多能力、習慣,都是兒時沒有的,是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形成的。
但這些習慣并非固定不變,我們昨天感興趣的東西,今天未必還有興趣。今天不感興趣的,未來又可能產生興趣。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?也和我們的心態有關,和生命內在的需求有關。
我們有什么需求,就會追求什么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人生種種就是以需求為因,由此產生的追求結果。但這些因也是自己培養起來的。
如果不清楚自己要什么,不要什么,就會在外界誘惑下不斷產生需求。而當這種需求被滿足之后,又會在內心產生一種依賴,形成一種力量。一旦需求得不到滿足,就會失落難過。事實上,當我們沒有產生相應需求前,有沒有這些都不會對我們產生影響。
此外,善的力量會將我們導向善道,惡的力量會將我們導向惡道。所以輪回也是內心制造出來的,是內心的延續和呈現。我們懂得業果之理后,就要積極止惡行善。因為惡行會招感苦果,而善行會招感樂果。即使從自私的、自我保護的角度來說,我們也應該這樣去做。只有止惡行善,生命才能進入良性循環,才能有光明前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