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容,是指處事不慌張,很鎮(zhèn)定,不緊迫。從容是一種修養(yǎng)、一種氣質(zhì)、一種境界、是一個人的睿智與大度。從容是一種生活態(tài)度,面對浮躁忙亂、追逐物質(zhì)和感官享受的社會,我們不妨學(xué)會跳出人我是非,修一顆從容自在心。從容是歷經(jīng)滄桑、閱盡浮華,洗盡躁動后的返璞歸真,是一種源自內(nèi)心深處的豁達(dá)與樂觀。
我們總會羨慕佛心的自在無礙,以為出家修行便能讓我們的心恢復(fù)寧靜,使我們的生活輕松坦然,其實這是一種觀念的誤區(qū)。佛也只是凡人,和我們一樣,并沒有多一只手、多一顆心,而佛之所以能遠(yuǎn)離煩憂,并非是因為絞斷了三千煩惱絲,而是因為能時時自省,并在自省中獲得智慧,掃去心靈的塵埃,保持心靈的純凈,如同凈葉一般,順應(yīng)所遇,不為之困擾,亦不為之消沉。削發(fā)、出家,只是一種表面的形式,佛的境界歸根結(jié)底是心靈的境界。
當(dāng)心里布滿了世俗的塵埃,快樂的心境也隨之漸行漸遠(yuǎn)。而讓我們不解的是,諸如煩惱、困惑、彷徨、痛苦等這些心靈塵埃,究竟是從何而來的,又應(yīng)該將它們安置到何處去呢?
人的一生中,有許多的追求、憧憬和欲念,有各方面的需求,有的確實是我們所需要的,但也有很多東西如同鏡上的塵埃,除了滿足虛榮心外毫無用處。所以,我們要學(xué)會呵護自己的心靈,讓它保持在純凈的狀態(tài),不讓那些多余的塵埃干擾自己的身心和腳步,為快樂騰出更多更大的空間,從而告別煩惱。
我們的心靈就好比是一塊需要耕種的土地,倘若不種莊稼,就很有可能長滿雜草。那些雜草便是心靈的雜念。只有當(dāng)我們摒除雜念,在心靈的土地上播種下美好的種子,我們才有可能收獲一段美麗的人生。因此,現(xiàn)實生活中,我們要常常為自己充電,以新的智慧替代舊的觀念,讓生活遠(yuǎn)離空虛、陰暗的陷阱,用美好的莊稼置換叢生的雜草,生命自然會充實快樂起來。
人生艱難,但是如果你有笑對人生的能力,你就有享受人生的能力。心淡了,寂寞也是一種美。心無所依,謂之寂寞。人生,有期盼,就會有寂寞。期盼讓心萌芽,現(xiàn)實讓心墜入寂寞。搭乘落葉一片,看你舊時容顏,那發(fā)黃的照片,走不出你我的從前。逝者如斯,長袖善舞,卻挽不住流年。好自珍惜,一生只有一遍。
生命的覺悟要由日常行事來體現(xiàn),由生命的體驗來提升。禪與悟是不可分的,悟必須通過禪來獲得,禪沒有悟也就不成其為禪。沒有禪就沒有悟,沒有悟也就沒有禪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禪與悟之間不存在手段和目的的關(guān)系,或者若從禪包含了悟的意義上說,禪就是禪悟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