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愛之于人,有時和飛蛾撲火的情境十分相似。當飛蛾看到燈火,在渴望光明和溫暖的同時,往往忽略了它致命的吸引力。而執著情愛的人們呢?也常迷失于熱戀的激情中,無法保持理性和清醒,于是,種種的煩惱、憂愁、痛苦便隨之而生,甚至衍生情殺、自戕等社會問題。其實,愛恨是一體的兩面,愛到最終極時,恨也往往隨之而生。
俗語說:“人不癡狂枉少年。”很多人在青春歲月時最向往的便是擁有一份美好的愛情,但到最后,大部份的人卻失望了,因為“相愛容易,相處難?!睘榇颂貏e訪問中臺佛學研究所所長見護法師,談談如何在情愛中保持覺醒,以佛法的智慧帶領為情所苦的人走出感情的迷津。
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,文人們總將情愛描述得十分地美好、浪漫,事實上,以佛法的角度來看,并沒有永恒不變的愛情,所謂“永恒的愛情”完全是出于文人們浪漫的想像。
究竟什么是愛情呢?愛情就是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非常強烈的喜愛與執著,而且這種喜愛是主觀的。但因兩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,在交往的過程中,雙方彼此的認知及情感必定會有所改變,如果兩人改變的方向不同,那么這段愛情就會變質與褪色。原本愛情就是變化無常,所以如果執著愈深,痛苦就愈`。
每個人心中多少都有一個理想情人的形象,在戀愛的過程中,總是希望情人能符合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形象,所謂“訂做一個他”即是這種心理所衍生的流行語,但是這種心態往往只會帶給自己煩惱與痛苦罷了!因為,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。所以,只有從客觀地認知對方與接納對方中,才可能有較圓滿的交往關系。
其實,從任何一種人際關系中都可以得到自我成長。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性格、理念等等,必定有所不同,所以在相處過程中就會產生沖突或摩擦,但這種沖突未必是負面的,只要我們將之視為一面鏡子,用來反觀自心;從沖突中反省自己需要改進之處,而不是一味地指責、抱怨對方,那么,相信不論是任何一種人際關系,到最后都必定能圓融無礙。
因此,在追求人生的快樂時,一定要體認到必須有所約束,才能有真正的自在與快樂,不但世間法是如此,禪修亦是如此。佛法說真正的自在是超越苦樂兩邊,而且這種自在不是向外求來的,最后終究會失望,因為外在的人事物是無常的,而且剎那在生滅變異之中。
所以,真正的自在不需要依靠外在的人事物才能獲得,而是人人自性中本自自具足的,只要我們的心有定力、有智慧,覺性清楚明白,而且不論處在順境或逆境中,心都能如如不動,才是真正的自在與快樂,在禪修中,稱這種心靈最高的境界為涅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