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是智慧之身,內心好比明鏡一樣,一塵不染,體察萬物,要勤加拂拭,才能保持他的晶瑩剔透。這是修持的過程而六祖呢,說的則是悟道以后的境界,不住于世間的任何事物,空點了一切,甚至是想空的想法。而要想達到這種境界,必須像神秀大師說的那樣,時時勤加拂拭心中的明鏡。即佛學上所說的“善護念”。
正如《金剛經》中所說,“如來善護念諸菩薩,善囑咐諸菩薩”。的確,不管是儒家,道家,以及其他的一切宗教,修養的方法,都是善護念。好好照應你的心念,起心動念,都要好好照顧你的思想。金剛經的重點也不理這三個字“善護念”!也就是神秀說說的,時時勤拂拭,莫使惹塵埃。
人往往是,道理懂,但是不能做到像神秀那樣,“時時勤拂拭”,那樣“善護念”。心有余而力不足,“不能從心所欲,不逾矩”。歸根到底,就是不能善護念,不能擺脫對物的依賴。
因為失戀,痛不欲生;因為和別人一點點的利益爭端,或者是吃了點虧,就耿耿于懷;早晨睡起懶覺來,什么都不顧了,定的鬧鐘,頭一天晚上的決心都蕩然無存,被拋向九霄云外;盡管很累,但是總是控制不住上網的欲望,總是找理由去打開電腦,即使身體條件不允許,也依然興致尤高,不愿關機;吃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胃和嘴,總是吃的撐得要死的份,還是想著綠豆糕淡淡的余香;對老師的作業,置若罔聞,當耳旁風,甚至把這當成是有個性主見,喪失了學習的時間和主動性......
這一切的一切,我都看在心里,可是就是不能有所改變!究其原因,為什么呢?
浮躁,急功近利,喪失了人本來的天性:喜好平靜!
物語,對于外物的占有欲。不明白佛理,不去想佛理,人生來就是攥著手,一個勁的抓,抓了一輩子,什么也帶不走。赤條條來,赤條條去。一切皆身外之物。
常常聽到有人說,沒事參禪,還帶著一絲的驕傲!好像參禪是很了不起的事情,我敢很肯定地說,她不懂佛理,他把信佛當成了炫耀的資本,當成了時髦!
禪機何在?就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,好好呵護自己的每一個念頭,認真生活,平靜的心去面對人生,這就是人世間最高的禪機!參禪就是,“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!”青青翠竹悉皆法身,郁郁黃花無非般若。寧靜的心,寧靜的生活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