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個人都會有煩惱,但重點是我們如何去看待、轉化這個煩惱。其實,就是取決于每個人的心量大小。
心量小的人,遇到境界、煩惱時,可能選擇逃避的方式:或轉換環境、或更換執事來逃境安心;甚至于抱怨東、抱怨西,認為都是別人的問題,而不是自己的過錯。所以心量小,煩惱也就變大。
心量大的人,想法可能又不一樣了。因為遇到境界、煩惱時,他們能夠勇于面對,并且告訴自己這是一個逆增上緣、藉境練心的好機會;心存“若見他人非,自非卻是左,他非我不非,我非自有過”的觀念,思惟“見賢思齊,見不賢而內自省”的道理。所以心量大,煩惱自然也就變小了。
由此可知,我們面對境界、煩惱時,最重要的是我們的“心態”,以何種態度面對,自然感得何種果報。
其次,就是要修“忍辱”及體悟心性之理。因為世事一切都是虛妄不實,終將滅亡,唯有這念心是不生不滅、不增不減。
了解這個道理,凡事不分別、不計較,自然能體會“退步原來是向前”的道理,我們的心胸也就如同大圓般更加廣大、更加圓融。所以說“心量小煩惱大,心量大煩惱小,心圓則煩惱消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