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很多令我們悔恨的往事當中,都不難找到沖動與憤怒的影子。因為沖動,有人錯上賊船;因為沖動,有人痛失愛人;因為沖動,有人鋌而走險.......家庭的不幸、工作的不順、人緣的惡劣等問題,不少都源于沖動行事所種下的惡果。沖動的時間一般很短,有時甚至只有區區幾秒鐘,但其造成的后果常常能夠讓人后悔一輩子。好沖動的人,較少考慮自身條件,而是憑著一時的沖動去行動,到頭來一事無成,枉費了許多精力和時間。
憤怒就像是在喝酒,一旦你喝了第一杯,就會一杯接著一杯地喝下去,越喝越醉,憤怒就像酒癮一樣,讓易怒的人控制不得,一旦陷入憤怒的情緒里就無法自拔,以致走火入魔。
有一位久戰沙場的將軍厭倦了戰爭,專程到宗昊禪師處要求出家,他向宗昊道:禪師!我現在以看破紅塵,請禪師慈悲收留我出家,讓我做您的弟子吧!
宗昊:“你有家庭,有太重的社會習氣,你還不能出家,慢慢再說吧!”
將軍:“禪師!我現在什么都放得下,妻子、兒女、家庭都不是問題,請您即刻為我梯度吧!”
宗昊:“明天再說吧!”
第二天,將軍起了一個大早就到寺里禮佛,宗昊禪師一見到他便說:“將軍為什么起得那么早就來拜佛呢?”
將軍學習用禪語詩偈語回道:“起得那么早,不怕妻偷人?”
將軍一聽,非常生氣,罵道:“你這老怪物,講話太傷人!”
宗昊禪師哈哈哈一笑道:“輕輕一撥扇,性火又燃燒,如此暴躁氣,怎算放得下?”
《皇帝內經》中說,人有七情六欲,喜傷心,怒傷肝,憂傷肺,思傷脾,恐傷腎。可見,情緒反應是人們正常行為的一方面,但用情過度卻會傷害身體。很少有人生來就能控制情緒,但日常生活中,人們應該學著去適應。首先,在遇到較強的情緒刺激時,應采取“緩兵之計:,強迫自己冷靜下來,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,再采取行動,盡量別讓自己陷入沖動怒蟒、簡單輕率的別動局面。
當你被別人無聊地諷刺、嘲笑時,如果你頓時暴怒,反唇相譏,則很可能引起雙方爭執不下,怒火越燒越旺,自然于事無補。但如果此時你能提醒自己冷靜一下,采取理智的對策,如用沉默作為武器以示抗議,或只用寥寥數語正面表達自己受到的傷害,指責對方的無聊,對方反而會感到尷尬。
美國的羅賓森教授曾說:“人有時會很自然地改變自己的看法,但是如果有人當眾說他錯了,他會惱火,更加固執己見,甚至會全心全意地區維護自己的看法。不是那種看法本身那么珍貴,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。”發泄情緒時,要多利用非正式場合,少使用正式場合,盡量私下交談,避免公開提意見和表示不滿。這樣做不僅能給自己留有回旋余地,即使提出的意見出現失誤,也不會有損自己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,還有利于維護他人的尊嚴,不至于使別人陷入被動和難堪。
如果你怒氣沖沖地找別人表示你對他的安排或做法不滿,很可能會把也給惹火了。所以即使感到不公平、不滿、委屈,也應當盡量先使自己新平氣和下來再說。也許你已積聚了許多不滿的情緒,但不能再此時一股腦兒地抖出來,而應該就事論事地談問題。過于情緒化將無法清晰地說明你的理由,而且還使得對方誤以為你是對他本人而不是對他的安排不滿,會把你變得更被動。
增強理智感,可以使我們遇事多思考,多想想別人,多想想事情的后果,認真對待,慎重處理。當想與人爭吵時,也可反復提醒自己:“千萬別發怒,要冷靜。”這樣,就可以遏制情緒沖動,避免不良后果。
我們要在冷靜下來之后重新思考,努力打開心結,為什么會有沖動的情緒,為什么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,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從源頭上減少沖動的機會。
從沖動到理智的距離,有時只是一念之差。似乎不遠,但也絕不是很近,一切取決于你怎么看待,怎么把握。原世界少些沖動,多少寧靜、平和、理智與安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