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成辦今生快樂,臨終自在,未來更加快樂。說白了,修法就是為了調伏自己的內心,這一點從成辦今生快樂而言,也是顯而易見的。
例如在現實生活當中,很多人由于不具有佛教的見解,因此不懂得時時觀察自己的內心,反而總是去尋找他人的過失,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,最后也會鬧出很嚴重的后果。
我想生活當中,我們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,本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,但是由于雙方都將過失推在對方身上,認為一切過錯都是對方所致,因此事情不但無法得到解決,還由此產生了很多不和諧的因素。
那么我們現前作為一個修行者,平常應該如何觀待呢?要記住,我們首先要觀察的不是別人的過失,而是自己的內心。
我們說過,西方極樂世界并不在遙遠的地方,而在自己的清凈心之中,但是由于自己內心不清凈的緣故,因此無法現量見到。而當內心煩惱沉重到極點的時候,眼前可能就會呈現地獄之相。所以,地獄和凈土都來源于自己的內心。
因此作為一個修行佛法的人,由于知道這些道理,就會時時都會觀待著自己的內心,知道一切不悅意的顯現都是由于自己的眼根不凈,內心業力沉重的緣故所致,所以會努力去調伏自己的內心。
當然,現前我們畢竟還是一個凡夫,因此從凡夫的角度而言,想要時時能調伏內心,這恐怕也是不現實的,但總的來說,應該盡可能往這方面去發展。
若要能時時觀待著自己的內心,端正自己的心態,那么今生和諧快樂的生活就不需再去何處尋找,他時時都在我們的眼前。即便我們不從佛法的角度來講,單純從世間角度而言,端正自己的心態,也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他也是幸福的起因。
比如我們每個人都是家庭的一員,當我們為家庭的事業操勞時,若能端正自己的心態,內心就會想到:無論這個家是兩三個人的小家庭還是三四個人乃至更多人的大家庭,總之為了讓家人快樂,自己付出一些代價都是非常值得的。當有了這樣的發心,無論你為家庭做的事情有多辛苦,或者比家人付出得更多,你也會覺得非常值得,非常幸福。
但若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,總是想為什么家人那么多,偏偏要自己做那么多的家務呢?為什么偏偏自己又要燒飯,又要洗碗還要掃地,為什么家里的其他人不來做都要自己來做?若具有這樣的心態,相信這個家庭的平靜延續不了多長時間,很快會分崩離析,家庭戰爭不斷,這都是由于沒有端正自己的心態所致。
我以前也和居士們開玩笑說,同樣是給導師送一杯水,如果心態端正的人,內心就會想:這杯水是供養導師的,從師徒的角度而言,弟子供養師父,也是應該的。那么當你把水遞給導師之時,內心是非常快樂的,因為這是令你感到很快樂的一件事情。相反,若要是內心總是在抱怨,為什么要我來倒水呢,為什么不是你給我倒水,為什么不叫別的人倒水等等,那么這個過程對你而言,決定是充滿痛苦和煩惱的。
因此想要成辦今生快樂,平時在生活中時時端正自己的心態,調伏自己的內心非常重要,這一點要銘記心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