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說穿得好一點、吃得好一點、住得好一點、出門坐的車子高級一點,就表明生活質量好的話,那為什么我們今天人穿得好、吃得好、玩得好,坐的車子也好,可內心并沒感到真正的快樂呢?今天的人也有藝術修養,什么搖滾、蹦迪、上網……可為什么心里還是那么迷茫和困惑呢?
這就說明,現代人的生活質量還是不高,還是停留在物質層面,沒有把內心世界的問題解決好。我個人覺得,生活質量的提高,不能僅僅停留在衣食住行上,也不能僅僅停留在藝術修養上。
過去很多人的藝術修養很好,但是他們同樣有痛苦。我比較推崇蘇東坡。蘇東坡文學成就很高,讀他的作品使人愉快。他不像杜甫、李清照、辛棄疾這一類文人。盡管從文學層面來講,杜甫、李清照、辛棄疾的作品無可挑剔,但當你讀他們的作品時,總感覺心里懸吊吊的,讓你的腸子糾纏起來,整個精神都不爽快。為什么?包含有太多壓抑的情感。
盡管蘇東坡的作品要輕松得多,可他還是有壓抑的時候。比如他有首詩寫的:“人人都說聰明好,我被聰明誤一生。但愿生兒愚且蠢,無災無難到公卿。”他也有發牢騷的時候。但總的講,因為他解決心理的問題多一點,所以輕快的作品比較多。他不僅用藝術來提高修養,用藝術來提高生活質量,還能用佛法來解決一些心里的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