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靜修營回來了,頗有眾望所歸的感覺。但靜修營的六天對我的意義絕不是師兄們所言的“幸運”這么簡單。在那里,我明顯地感覺到了和師兄們的差距,自身修學(xué)上的不足。我所能和大家分享的,只能是一些參與過和沒有參與過的不同感受。
俗話說,看人挑擔不吃力,自己挑擔步步歇。聽任何人的分享,大家可能都會覺得只是文字上的附庸風(fēng)雅,甚至是被修飾和升華了的感受。但是,經(jīng)歷過的人可以說身心都得到了歷煉。
先講身體上的歷煉吧。
我去西園寺的前兩天,身體出了點狀況,連著看了兩位中醫(yī)。一位中醫(yī)說,因為長期的坐立姿勢問題,頸椎和胸椎有點變形,壓迫了供血,造成疼痛。另一位中醫(yī)說,因為心的問題,長期的壓力和情緒的堆積,所以現(xiàn)在身體出了狀況,一切唯心造。兩位中醫(yī)說的都有道理,所以我本來想國慶在家好好休息一下,順便做一些中醫(yī)治療。但是要去靜修營,只能收拾行囊,拖著臭皮囊出發(fā)。
說去靜心,其實前三天,心是不靜的。幾個方面的原因。一是人太多,行住坐臥滿眼是人。倒不是這些人煩到我,是我看到人多頭暈,我還是活在自己世界里、心不清凈的一個人。二是人太累,睡得晚、起得早,睡得少加上睡眠質(zhì)量本來不好,體力上有點吃不消。有一天晚上打坐完,膽結(jié)石發(fā)作,色身屢屢給我顏色看。三是思想上的散亂,有種要逃離的想法。
其實,這些都是凡夫的串習(xí),喜歡安逸舒適的生活環(huán)境,不喜歡約束,喜歡獨來獨往,吃不起苦。但是,每天看到導(dǎo)師親自帶領(lǐng)我們修學(xué)、看到法師帶領(lǐng)我們早課坐禪,看到義工師兄們忙碌卻始終微笑的面容,我的心很糾結(jié)。
第三天晚上,對照皈依、發(fā)心、戒律、正見、止觀,書院修學(xué)的五大要素做了深刻的剖析,我問了自己幾個問題:學(xué)佛學(xué)什么?學(xué)佛為什么?你現(xiàn)在焦慮的是什么?我想,我是想明白了。
第四天早上起來,我和同寢室的慧祥師兄說,一,我不走了,二,我要去受戒。
再講講心靈的歷煉。
第四天,我受了五戒。俗話說,沒有規(guī)矩不成方圓。我之所以自始以來散漫和不喜歡受約束,就是因為任何規(guī)矩都不斷地被我破壞。在單位里,我是建章立制第一人,很多制度都是我寫的,但是我經(jīng)常自己首先破壞制度。在家里,我也立了很多規(guī)矩,但自己是不太遵守的。我覺得,只有五戒才能真正向我的無明行為,筑起一道屏障。
第五天,我受了八關(guān)齋戒。體驗了一天出家人清凈離欲的生活,悟出一句話,“簡單即菩提”。因為我們對生活的欲望,我們會為今天吃什么,穿什么,戴什么而煩惱。如果讓你放下一切的修飾,放下對吃穿的選擇,生活就會一下子非常簡單。就比如,靜修營這幾天,吃什么,廚房說了算;穿什么,只有營員衫。這樣的簡單,是讓自己的心放下。
第六天,我受了菩提心戒。六天里,《三皈依》和《三寶歌》這兩首佛曲,每次吟唱的感覺都是不同的,對心的攝受力也完全不一樣。就像有的人雖然皈依了三寶,但只是形式上的皈依,心始終游離在外面一樣,直到第六天,我感覺我的心和三寶才是緊緊地在一起的。
從西園寺回來一個多禮拜了,六天的感受沒有好好整理過。除了以上所謂的身體和心靈上的感受之外,我不得不提一下書院的兩套模式對我的強大震撼力,尤其是服務(wù)大眾模式。靜修營義工都是書院同修班的師兄,他們配合默契的工作、無我利他的付出、專業(yè)智慧的引領(lǐng),讓我深受觸動和啟發(fā)。或許,在靜修營做六天義工,要比在社會上工作六年還進步得快。
在靜修營,還碰到了十年前我在復(fù)旦注冊職業(yè)經(jīng)理人班讀書時候的副班主任。如今,她是書院同修班的師兄,并且居然和我是同一個輔導(dǎo)員!起先我很驚嘆,后來,我也不覺得稀奇了,因為,只有“菩提號”,才是駛向生命覺醒的載體,所有渴望覺醒和解脫的人,最終都會乘上菩提號!所以,會有越來越多的同修、道友,加入到書院,和我們在一起,和導(dǎo)師、三寶在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