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人一切講究新速實簡,兩性之間常被化約成只是“性”的吸引,這種觀點,當然不足以說明生命在此所具有的復雜牽連。
男女的吸引,常在懵懂之時已開始,它所涉及的心理層面其實遠大于生理層面,兩“性”的吸引因此也應該被廣義地定義為:對另一種生命特質的追求。只是,這種特質及追求關聯到更多的本能與混沌 。
就像作曲法不足以解釋一首經典樂曲之所以偉大,歷數對方優點來說明自己之所以愛他(她),說穿了也只是一種自我合理化的行為。“部分相加并不等于全體”,這種哲學命題放在藝術與愛情上同樣有效。
一段炫人的愛情就如同一件迷人的藝術品,其存在乃建基在許多質素的有機關聯之上。在藝術品,這種關聯有藝術家能掌握的,也有緣于“偶然相遇”的,而在愛情,這種“偶然”就更為明顯。
會有更多的“偶然”,也許正來自我們對自己及所愛的懵懂,總“自以為”找到了一生鐘情的對象,而當這份懵懂逐漸在現實中厘清后,分手乃不可免。愛情“因誤解而結合,因了解而分開”的這種特質,使它具有非常強烈的緣起性。
當因緣聚合擦出火花時,固“愛之欲其生”,而當緣起條件消失時,則雖不一定“恨之欲其死”,可也往往能“揮一揮手,不帶走一片云彩”。
佛家談“緣起”,必談“性空”。但一般人雖喜歡以緣分談愛情,卻很少觀照到“緣”本身就是種“和合”,于是,愛時即欲占為己有,離時則備覺挫折,痛苦乃由之而生。
“緣起”是佛家的對萬法的本質觀照。愛情則具有最濃厚的緣起特質,但矛盾的是,在最具緣起性的感情中我們卻又最希冀它的“永恒”,愛情之苦既因此而生,而如何“隨緣作主”,乃自然成為愛情功課上最主要的一個習題。
混沌:指尚未或不能被概念分割的狀態。
性空:指萬事萬物皆因緣和合而成,因此并沒有一個恒常不變的本質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