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果,又叫業、因、緣、果、報。業:梵文譯音,意為造作、活動。指一切身心活動,包括身、口、意“三業”。包括善業、惡業、無記業(不受果報的)。
這個看不見、摸不著的業,卻有很大的力量。可以說,我們人生是受著業力的支配的。業就是因。因,就是原因,也叫業因。果,是結果。報,是報應,是回報。
緣,就是條件,因緣結合,才產生果報。佛經偈語已說得明白:“假使百千劫,所作業不亡(亡失,消失),因緣會遇時,果報還自受。”
我們凡做一件事,說一句話,甚至起一個念頭,都是在種因,在造業。根據所種的善因或惡因,即造得善業或惡業的不同,都會受到不同的惡報。概括說,善有善報惡有惡報。具體地說,有什么樣的善,就有什么樣的福報;什么樣的惡,就有什么樣的苦報,這都是一定的,這是客觀的規律,稱為因果規律。
業因果報與生死輪回是密切相關的。我們人生,生了要死,死了要生,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,就是由因到果,有果到因,相續不斷,形成輪回不停的現象。
我們這個人“生從哪里來,死往哪里去”,都是受業力支配的。業力好象是一個種子,信息,它儲存在第八識里面。第八識又叫“含藏識”,阿賴耶識,意譯藏識,它含藏諸法的種子,好象存儲各種信息一樣,把一個人前世做的善,惡業帶到現世來,又把今生所造的善、惡業帶到后世去,由業因到果報,由果報到業因,就這樣生滅流轉,輪回不息。人生的苦樂,世運的盛衰,都是業力所招感。所以佛說“自作自受,共作共受。”
《瑜伽師地論》卷三十八說:“已作不失,未做不得”意思是“因”未得“果”之前,不會自行消滅;反之,不造作業因,也不會得相應結果。由此可知,有因必有果,有果必有因。因不虛棄,果無浪得。死了以后往哪里走?這是由業力支配。什么業力?就是善、惡的業力。所以,小善小惡是六道輪回形成的業因,六道輪回是十善十惡應受的果報。
什么是善?利人是善。利人,其實是人已兩利,也可以說,利人就是利己。
什么是惡?害人是惡。害人是人己俱害,害人終害己,以害人開始必然以害己告終。
佛經將善惡分成十種,每種又分為上、中、下三等,叫十善十惡。十惡就是:一、殺生;二、偷盜;三、邪淫(屬于身三業);四、妄語;五、兩舌;六、惡口;七、綺語(屬于口四業);八、貪;九、嗔;十、癡;(屬于意三業)。反過來說,便是十善:一、不殺生而放生、護生;二、不偷盜而布施;三、不邪淫而修梵行(清凈行);四、不妄語而說誠實語;五、不兩舌而說調解語;六、不惡口而說柔和語;七、不綺語而說直質(正直、樸實)語;八、不貪而修不凈觀;九、不嗔而修慈悲觀;十、不癡而修因緣觀。
這十善十惡分成三品,就是三個等級。佛經說:”作了上品十善的人,生天道;中品十善的人,生人道;下品十善的人,生阿修羅道(屬于天龍八部之一,有福報,有神通;但兇惡好斗)。犯上品十惡的人,墮地獄道;中品十惡的人墮餓鬼道; 犯下品十惡的人,墮畜生道”。這是佛陀以慧眼觀察六道輪回的現象,親口開示的,我們絕對要深信不疑。因果規律是客觀存在的,不是佛陀制造出來約束眾生,而是佛發現并揭示出來教育我們的。佛菩薩也要受因果規律的制約。虛云大師說,“因果二字,是一切圣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了的。
“因果分為染凈兩類。諸佛菩薩修因證果,修的清凈因,修的菩薩行,發的菩提心,所以證到的是佛菩薩的果位,得到的是清凈的果;而我們眾生造的是污染因,結的是污染果。”星云大師說:因果比電腦還準確,因為電腦會發生故障,因果是絲毫沒有差錯的。
古人講:“舉頭三尺有神明”,神明在哪里?神明就在身邊,諸位對這個問題千萬不要懷疑。印光大師講:“不知吾人之心,與天地鬼神,諸佛菩薩之心,息息相通。我心雖起一念,彼則無不了知,故曰,人間私語,天間若雷,暗室虧心,神目如電,周安士曰,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,人人不知因果大亂之道也”。
說得妙極了,就是說你暗室干的一切事情,天地都會全部記錄下來,哪怕你起心動念,都能準確地記錄,大自然的法網中沒有一點漏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