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仰是神圣的,也是自由的,它并不是迷信,你可以不信,但沒必要去嘲笑吧!有的人信主,有的人信佛,有的人就信自己。
人生渺渺,世事茫茫,何去何從,很難確定,原因是個人的力量有限,對人生的認識亦不夠,對人生世界所發生的許多復雜問題實在不易解決,所以應有一個信仰的對象,那面對現實社會,會更理智更有信心,不致于傍徨歧路,不知如何是好。
有些人認為人生不需要有什信仰,只要信仰自己就好;那些信仰神靈,求神問卜,信仰宗教唯神是賴,小看了自己都是不對的。說這些話的人,有沒有理由?理由是有的,他們只是太看重自己,沒有看到自己以外的道理與宗教,想法未免過于偏激或偏差了一點!
問自己五官所接觸到的、所知道的事物有多少?五官所接觸不到和不知道的事物還有很多,所以信仰自己或尊重自己本無有錯,只是自己所知所見的力量有限,對于一切未知未見的東西,都解決不了,成了問題。因此,要對人生的各種問題有透視的認識,信仰宗教還是需要的,尤其是佛教。
佛教雖然亦屬于宗教,但佛教不是教人信一全知全能的神,以為人生都在痛苦之中,唯有信仰全知全能的神,才能得救;佛教則不然,它是教人先信仰自己,信仰人生一切的痛苦都源自自己過去所造的業因,既是自己做出來的,須要自己負責自救,不是專仰賴一神來解救。自己不救自己,也是解救不了的。因為自己所作的罪業自己不負責,把它推給神來負責,那是極不合理的。
佛教雖然和其他宗教一樣很重信仰,但更重視理智;因佛教有自力教和他力教,自力教是靠自己的力量,他力教是靠佛菩薩的力量加被。在自力教方面,佛教根據輪回的因果律,說明善因善果,惡因惡果,皆由自己造成,自己造了善因,自然感受善果;造了惡因呢,自然也逃不了惡果的,縱使要求佛力加被,佛力也只能指示做法,要你自已去改造。
自己如不肯改造,佛也無法幫你的。如老師教導學生讀書,并指示好的方法,如果學生自己不努力,即使老師教導得怎好,甚至盡力提攜,也起不了作用;佛教既注重自力教,什都要靠自己努力,自己不努力,佛也無從幫忙的。
所以叫我們拜佛、念佛,多是一種他力助緣吧了,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夠勇猛精進,努力不懈,那,最后必定會獲得成功。
有人說:如佛教說人生是苦的、空的、無常的、無我的,教人不貪戀這個世界,不是厭世嗎?人人厭世,世界上的事情誰來做?世界上的事無人做,世界豈不是不會進步,反會趨于毀滅嗎?所以,很多當官的人問我怎么處理官場糾結時,我說,不要糾結,官場有官場的規則,你只管去尊重。尊重它的規則,就是對它最大的尊重。
不要把你認為的高貴強加給別人,也不要把你認為的信仰強加給別人。面對不同的群體時,首先要尊重、包容,不能有“我”——這種智慧,佛教稱之為“無我”——如果讓他覺得,有一種巨大的存在在侵略他、擠壓他,你就失敗了。
因為,禪文化的智慧像是空氣,它帶來的清涼,也像清風拂過人心,不用著意去推銷。一旦有了推銷的心,就不對了。因此,人生應有一個信仰,確立自己事業的目標,決定自己的志行,做起事來,精神貫注,不會散漫無章,才有所成就。
一個人若是信仰宗教,則會更實際,因對宗教有真誠的信仰,可保證這個人是好人而不是壞人,因宗教都是勸人舍惡向善的;若在宗教中選擇佛教的信仰,那更是自己一生幸福的勝算,甚至來世可得到一個踏實的、永恒、清凈莊嚴的歸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