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幾個朋友一起聊天,趙超同學(xué)送了最新的《匠人精神》II,秋山利輝先生的新作,很喜歡這張簽名“為天命而活”,剛好昨天的話題也是“基于天命的職業(yè)選擇”,很是巧合。《匠人精神》是近幾年為數(shù)不多的、讓我拿起來一口氣看完的書,一邊看,一邊在想,到底什么是天命?
所謂天命,直觀地理解,就是老天賦予的、我們此生活在世間的意義。既然是老天賦予的,就具有先天的特性。這也容易理解,我們每個人天生就不同。即便是同一個父母生的孩子,幾乎完全相同的家庭成長環(huán)境,也依然可能會在性格、資質(zhì)、偏好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。
長大以后,專業(yè)選擇,職業(yè)選擇,似乎也存在匹配與否和適合與否的問題,而這個所謂匹配,與學(xué)歷、知識、經(jīng)驗、經(jīng)歷這些相比,性格、特質(zhì)方面的匹配依然是更為根本。
進一步講,如果說家庭出身、父母的性格與關(guān)系對一個人有潛在而重大的影響的話,這也只能算是先天的,因為沒有人能夠選擇自己的出身。
從這個意義上講,所謂天命,似乎跟天賦有密不可分的關(guān)系。或者可以說,一個天賦明顯的人,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天命。如果一種能力或是工作,別人要花很長的時間、很大的努力才能有所進步,而另外一個人卻似乎天生就擁有,或者輕而易舉就能學(xué)有所長。
比如,有人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,秋山利輝先生雖然小時候?qū)W習(xí)成績一直不好,卻很喜歡并且擅長手工。從另外一個角度講,如果一個人在遇到經(jīng)濟困難,最先想起、能夠讓自己最快謀生的能力或者工作,一定跟其他不同。這便是自己的天賦。
那么,天賦不明顯的人,是不是就沒有天命了呢?這里面包含了兩個話題,首先,天命與課題的區(qū)別。每個人在世間生活,年齡增長、在社會里謀生、家庭生活等,在這些自然過程中,總會不斷遇到問題,解決問題。
就像每個人天生都有不同一樣,似乎每個人也都有各自不同的課題,有的人在職場中起起伏伏,有的人在男女感情里浮浮沉沉,有的人則在家庭關(guān)系里無法回避的困擾,而這個課題似乎也不是自己能夠選擇的,有時候越想回避的問題反而越躲不掉。如果說天命和課題都是先天決定的,那么區(qū)別就在于,前者是“積極地尋找意義”的呈現(xiàn),后者則是“被動地應(yīng)對生活”的呈現(xiàn)。
其次,無論天賦是否明顯,都需要付出努力。任何一件事情,用心去做,堅持做十年,至少是五年以上,才有可能真正走入工作,找到工作中的竅,與工作融為一體,才有可能在工作中換發(fā)出作為勞動者內(nèi)心的光彩。
反而,有的人因為天賦明顯,越是容易得到的事情,越容易不當回事,越是想當然,反而總想去找自己沒有而別人有的東西,用自己的短板去比別人的長項,甚至自慚形穢,對自己的優(yōu)勢卻置若罔聞。如此這般,天賦越是明顯,反而障礙越大,也不是沒有可能。
如何才能尋找和確認自己的天賦呢?天命=天賦+努力+愿力。如果你相信它的存在,并且足夠努力,老天便總會用各種方式去提醒你。你總會遇到一些人,遇到一些事,而你的心總是會更愿意去靠近某一類人,某個事情,并且在這種心甘情愿的靠近中感覺到興趣或是喜悅。
哪怕你正在做與自己天命不同的事情,甚至做的也不錯,也總會在過程中受到提醒,似乎在你的內(nèi)心深處,另外一件事情總是更能吸引你。又或者,你已經(jīng)在做符合自己天命的事情,也可能會遇到許多誘惑,讓你在可能的糾結(jié)中完成對自己天命的反復(fù)確認。
需要明確的是,所謂天命,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。任何職業(yè),三百六十行,人與人之間的區(qū)別在于是否對工作的用心融入與長久堅守,而不在于短期內(nèi)職業(yè)的外在擁有。
即使因為機會主義獲得了榮光的標簽,如果一個人從未曾在工作本身中享受過創(chuàng)造的美感、與工作合二為一時靈動的一體感,那才是最大的遺憾。因為,唯有這樣的機會,才有可能通達生命最終極意義的體認。
孔子說,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五十歲知天命……。可見,天命沒那么輕易地找到。一個人在認知自己天賦特征的基礎(chǔ)上,只有長時間、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用心努力,才能擁有順應(yīng)天命的能力和心力。
所謂天命,最終是連接宇宙智慧后成為管道的自然呈現(xiàn),在自己最擅長的領(lǐng)域,順應(yīng)天道,成為管道,并不斷拓寬這個管道,在承接宇宙智慧的流淌中,幫助他人,升華自己。
《一代宗師》中,宮二先生說,“我爹常說,習(xí)武之人有三個階段,見自己,見天地,見眾生。”只有真正認識了自己,才可能見天地,知道自己存在于天地之間的使命和意義,才有可能在順應(yīng)天命的努力中見眾生,才能真正看到佛法說“眾生平等”的實相。
知天命,從認識自己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