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《黃帝內經》的“謹和五味”、“食飲有節”等飲食調養。此學派主張飲食調養,補益精氣,糾正服腑陰陽之偏,以達到調治疾病 、延年益壽的目的。唐代名醫孫思邈是這個學派的一代宗師,其主導思想是節制飲食,以食療痛,養老益壽。飲食宜清、淡、軟、簡,忌膩、厚、生冷。
②生命在于運動,但是要運動的適度,即“形勞而不倦”。一方面其認為人體是需要運動的,即“形勞”。因為人身的氣血要流通運動,就像江河里的水,日夜奔流不息,如果停滯了,水就會發臭、腐敗,或者由于淤積而沖開河堤泛濫成災。因此人不能貪圖安逸,運動不足。另一方面,運動不能過度,即是其言“勞而不倦”;若是勞累過度,則容易引起“勞傷”,又稱“五勞所傷”,即久視傷血、久臥傷氣、久坐傷肉、久立傷骨、久行傷筋。
③《黃帝內經》主張以調養精神思維活動,作為主要途徑來保養生命 、益壽延年。認為精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,神靜則對抗衰老、延年益壽。人的思 、慮 、智 、志 、急、魂等,均由精神所主。主張神氣清靜內守,不宜躁動妄耗;強調清心寡欲,抑目靜耳,調攝神志,順應四時,常練靜功,以保持神氣清靜,促進健康。
④《黃帝內經》提倡調攝胃氣以治病延年,強調“有胃氣則生。無胃氣則死。”。主張用調養胃氣的辦法來延年益壽,因為胃氣是生命的根本和動力,胃氣充滿全身,無處不到,具有治邪防病的功效。調養胃氣的方法包括不吃晚飯、不吃粘膩、不吃刺激性食物等。
⑤《黃帝內經》重視陰精對生命的作用,認為陰精是人始生的基礎,主張節欲保精。陰精貴在充盈固秘,則人體得養,精力旺盛,強健長壽。固精的前提是收心正心;因此強調調節情欲以防陰精妄耗,倡導節欲以保養陰精,益壽延年。甚至認為“長生之要。其在房中。”、“服藥千種。三牲之養。而不知房中之術。亦無所益也。”。這足見房事在養生中的重要作用;“凡治彼身。務在積精。”,也就是說,凡善于養生的人,務必要積蓄精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