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高僧戒顯在其所著《禪門鍛煉說》中就強調:“欲期克日成功,則非立限打七不可。立限起七,不獨健武英靈,奮迅百倍。即懦夫弱人,一求入保社而心必死,亦肯捐身而舍命矣!故七不可以不限也?!?/p>
同時,禪七之中規矩甚嚴,入七者首先要向方丈大和尚告生死假。進禪堂后先學坐香、行香、跪香,乃至中途喝茶端水的姿勢等規矩。
禪七期間,參加者全天在禪堂,不上殿,也不過堂,一心只是參究“念佛是誰”之話頭,以求悟道、了生、脫死。因而歷代禪師在禪七中開悟者不少。
高旻寺的禪七更是以規矩嚴,在此開悟得道者甚多而著稱于天下。 雖是大病尚未痊愈,德清進了高旻寺禪堂參加禪七后,就一心放下,雜念全無,了生脫死心切。每日晝夜精勤,行住坐臥,如如不動,“如貓捕鼠”、“似雞抱卵”一般緊緊咬住“念佛是誰”之話頭不放,澄清一念。
過了二十多天,禪境大長,諸病痊愈,精神煥發,身體更加充實。在禪堂里,德清萬念放下,工夫落堂,晝夜如一,精勤猛進,心境清徹無比。一天夜里,放晚息香時,德清開目一看,忽見大光明徹照室內外,好似日正當中的光芒普照。轉眼看見隔墻外,有香燈師在小解,尿臊熏鼻。再望前看,又見西單師在圃中。繼續往遠處看,見運河中來來往往的船只,船帆高掛,船夫撐篙,船婦搖櫓,兩岸楊柳枝繁葉茂,低垂水面;榆樹飛錢,無不盡入眼簾,宛如身臨其境。側耳細聽,寺外三更更聲清晰入耳。又抬頭望去,遠山寺景,歷歷在目。
第二天,悄悄地詢問香燈與西單兩師,悉如所見。德清知道這是自己在禪境所見境界,不以為異。同時,尊奉六祖慧能大師“見境勿喜”之教導,頭腦清醒,泰然處之,不以為之為什么成就,更不敢就此而自滿。而且,想到自己已有跪拜朝禮五臺,孤身禮佛圣跡的名聲在外,亦已由此而多遭妒忌。所以對禪中見境之事,德清緘口不說與別人知曉,只是道心更堅,更加精勤參禪,刻苦習定,除了參加禪七,旁的一概戒語。
時光如流水,轉眼到了十二月,進入第八個七期,德清覺得自己工夫更加落堂,心中禪悅更為充滿。就在第三天晚上,六支香開靜后,護七沙彌給德清沖開水時,一不小心,開水濺到德清手上,德清本能地猛一縮手,端在手中的茶杯就墜落掉地?!芭尽钡囊宦?,清脆的破碎聲,陡然間猶如閃電一般,德清法師頓時感到特別異常,瞬間似桶底脫落,一切疑根都在此一剎那間一掃而空,一切無明也在此一剎那間一閃而明了。真正體會到禪關悟透,徹見本來之境界。德清法師心中法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充實。
也就在這一剎那間,德清法師覺得自己勝似大夢初醒?;叵氘斈暝邳S河之畔,大雪中的茅棚內,被文吉問到瓦缽里的雪水是什么?又問南海有這個嗎?自己竟悟不出機鋒,窘得無言以對,多么的愚鈍??!假如在眼下,再有此問話,自己只要立即將灶壺都打翻踏碎,看他文吉還有什么話可相詰?
也就在這一剎那間,德清法師猛然認識到自己往日真是太愚鈍了。歷盡千辛萬苦,走了大半個中國,又從中國走到印度,經過數十年的苦修苦行,到今日方才如夢初醒,識透世界本是空中不空。是的,那“啪”的一聲杯碎,自己心中心波一震,電光迸現,眼前一切還是一切。
至此,德清法師對著被嚇呆了,卻依然站立在一旁的小沙彌脫口誦了一偈: “杯子撲落地,響聲明瀝瀝。 虛空粉碎也,狂心當下息!” 沒等小沙彌反應過來,德清又誦一偈:“燙著手,打碎杯,國破家亡語難開。春到花香處處秀,山河大地是如來?!?nbsp;
這二則偈語雖然篇幅不長,卻言簡意賅,充分展露出德清法師心中的禪悅與對佛理見解的升華,富有極為深邃的知解內涵,標志著德清數十年艱辛修持,禪修已進入爐火純青的境界,也即是人們常說的開悟。“禪宗所說的悟,就是擺下萬象,心無執著,既無可求,亦無可舍。一念能夠擺下萬緣,此一念就在悟中?!钡虑逶诖酥暗臄凳甑男蕹?,堅持頭陀行。以福慧雙修,隨緣消業為特征,故人們視之為自度時期,達到開悟,只是表明其禪修進入了更高的一個層次。
自古以來,禪門里流傳著一句話:“未悟以前猶自可,已悟以后事更多?!倍?,德清法師在禪修中數十年如一日地向著更高更新的層次努力,同時致力修復寺宇、護教安僧,弘法濟眾,使自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天地。